27.8 C
Toronto
星期一, 14 7 月, 2025

搜罗中国

山西高平釜山精品康养片区:文旅康养助六村“抱团”振兴

 26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活动正在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高平釜山精品康养片区,感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带来的乡村振兴活力。炎炎夏日,漫步在釜山村,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釜山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这里四面环山,村西泫水湖碧波荡漾,300年历史的千株老梨树自成特色,棋盘六院、宣圣庙等古建群落聚集。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守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釜山村还要面临人口外流、村庄衰败的景象。变化发生在4年前,2021年7月,釜山村被确定为山西省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先行示范村。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釜山村依托村企联建模式,按照“保护、建设、运营”生态协同共进的原则,挖掘“绿水青山、红色工业、古建筑群”等特色资源。通过改善村容村貌,修建赏花小道、观景平台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以古梨树种植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引入游船、水秀、浮桥等水上设施,提升旅游公路、环湖等配套设施,釜山村焕然一新。釜山村以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环线为中心,修缮了棋盘六院、宣圣庙等文物古建,对原有蔬菜大棚改造升级,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并建起钱币博物馆,改造供销社,推出地方特色演出,打造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同时,釜山精品康养片区整合釜山村周边的回沟村、芦家峪村、李家河村、高良村、贾村,连片开发,使六村协同发展又各具特色,让乡村环境、乡村业态、乡村生活发生蝶变。络绎不绝的游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最多时我们村1天要接待1万多名游客。”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才告诉记者,该村有十几户村民开起了民宿,一到节假日生意非常火爆,有的村民当了保安、保洁,有的村民干起了餐饮、销售,村里的农产品销售也被带动起来。通过股份合作、设施租赁、配套服务三种方式,釜山精品康养片区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通过要素租赁、就近劳务、创业经营三种方式,带动村民增收1700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摄影:陈林)  

300年绝技重现 山西高平亲历珐华技艺“重生”

当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活动正在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编辑走进高平,被珐华艺术深深震撼。珐华是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它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审美取向,饱含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东方瑰宝。高平珐华艺术馆内陈列的珐华造像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眼光。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三晋工匠、“山西三宝·高平珐华”创始人、高平市珐华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勇勇介绍,高达1.85米的《文殊菩萨乘青狮》造像,其悬空式烧制技术突破了古代珐华造像技艺的最高境界。珐华萌芽于宋、金,兴盛于元,明,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庄严华美,釉色绚烂。在历史的长河中,珐华器物和烧造技艺经历了明代的繁华盛大,后因其烧造技艺复杂、审美观念更迭等原因,由盛及衰,至清雍正基本断烧。2009年,张勇勇开始探索恢复珐华制作技艺。为了攻克复烧难题,他四处奔波,从形体设计、塑形、调配釉料、结构处理到烧窑,历经无数次试验,终于重燃珐华窑火,成功复烧失传300年的珐华。与此同时,高平市动员全市能工巧匠,组织专业团队开启复烧珐华之路,从古文典籍中寻找珐华彩的出处,通过科学方法从残片痕迹中推演烧制工艺,最终让珐华烧制技艺得以重现。 张勇勇介绍,珐华器胎体全部是手拉坯,然后采用彩画技艺中的沥粉方法,在陶胎上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再分别用黄、绿、紫釉料添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全程纯手工制作,悬空式作品还需要根据力学原理提前进行塑形和构造。 为让珐华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张勇勇将传统珐华工艺与文创、文旅、文博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高平珐华田园综合体。这里的珐华艺术馆、高平非遗馆等陈列展馆,为珐华文化的弘扬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也成为高平靓丽的文化名片。同时,还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帐篷露营地、果蔬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烧烤餐饮等新业态,形成集旅游度假、户外露营、田园采摘、美食品尝、研学交流、团建拓展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目前,高平珐华器已形成五大类产品体系,涵盖传统艺术、炎帝文化、现代文创等方向,年产量突破1万件,带动就业超百人,年产值达2亿元左右。这些器形既有艺术价值又具实用性,让珐华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摄影:陈林)

如何成就“甜蜜人生” 海外华媒聚焦山西高平“甜蜜工厂”

 26日,走进山西晋城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甲工业园区一企业的生产车间,一阵浓郁的奶香味扑鼻而来。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或制作甜品蛋糕,或进行装盘塑封。一款款精美诱人的甜品经包装、质检等工序后下线装车,准备运往全国各地的甜品店。“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活动正在举行。其间,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位于三甲工业园区的山西众禾壹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了解高平的“甜蜜产业”。山西众禾壹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邹宝华介绍,半熟芝士销量去年已经突破1亿粒,马卡龙销量今年也将突破1亿粒,猫山王榴莲千层蛋糕日产15万块仍不够卖。2024年,上述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打造的全球共享甜品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引进11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配备智能数字化生产车间和10万级洁净车间,可实现日产300万块冷冻甜品,带动1300余人就业。近年来,该企业通过“冻转鲜”技术进行创新,打造圣口乐、知是、斯慕源等百余款品牌产品,目前已在全国454个城市建立经销商渠道,与超3万家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邹宝华表示,“这一技术不仅突破传统甜品在仓储和运输上的难题,更确保每一块蛋糕都能以最上乘的口感送达消费者手中。”多年来,山西众禾壹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依托这一“链主”企业,当地“甜品小镇”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日产300吨干果食品加工”“英尼食品水果制品”“佳禾精品纸盒包装”“君高食品奶油制品”等一批产业链项目陆续落地。其中,上游围绕小麦、玉米、水果、蔬菜、奶牛、鸡蛋等形成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中游吸引更多冷冻、常温、烘烤类等细分领域的甜品企业入驻;下游打造集展览展示、主题商业、酒店、智能仓储、研发办公、检验检测、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甜蜜世界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高平正围绕“占地1000亩、产值200亿元、带动就业1万人、带动蛋鸡养殖2000万羽”的“1212”发展目标,打造产业链条齐备、竞争力强的“甜品小镇”,并探索集成“甜品+”发展模式,共同构建更强大的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如今,一条完整的甜蜜产业链正在高平成型,“甜品+”发展模式将成为当地撬动产业升级的有力杠杆。(摄影:陈林)

山西高平戏曲课堂上党梆子“圈粉”国际观众

26日,走进山西晋城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宛转悠扬的唱腔穿透夏日热浪。一群特殊访客——30余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正被戏曲班学生表演的上党梆子经典选段深深吸引。学生们身着华服,唱腔婉转,用经典剧目《盗库银》《卖水》和基本功展示,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展示上党梆子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们展示出神入化的表演技巧时,记者们纷纷举起摄像机、手机,记录下这古老艺术的当代传承瞬间。《卖水》的表演者冯庭玉今年16岁,学习戏曲已有四五年了,在2024年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获得“小梅花”称号。舞台上的她一招一式尽显风采,“家里有长辈是从事这一行业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爱上了戏曲。我会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上党梆子。”当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团走进高平,探寻这座被称为“上党梆子之乡”的城市如何守护古老艺术瑰宝。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起源于明末清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学校探索构建“学生—学校—剧团”全链条、学徒制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与“陈素琴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办学,让上党梆子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陈素琴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素琴介绍,目前的学生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17岁,戏曲人才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一往无前才能让上党梆子薪火相传。上党梆子在晋城的传承不仅限于校园。这座几乎“村村有戏台、人人会梆子”的城市,正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艺术传承难题。同时,晋城持续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这些创新实践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上党梆子焕发时代光彩,吸引年轻观众回归剧场。上党梆子在当代的复兴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晋城高度重视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构建起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政策支持为年轻传承者铺就从校园到舞台的职业发展道路。过去与未来在此刻相遇,一如老艺人传授年轻学员的那个身段——转身回眸间,三百年梨园风华尽收眼底。(摄影:陈林)

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山西大阳古镇的蝶变密码

 漫步于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阳古镇,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沧桑韵味。“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采访团25日走进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镇,倾听永不褪色的华夏故事。大阳古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古称“阳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明清时因手工制针业发达,又被誉为“九州针都”。 世界文化报社总编辑张亮表示,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大阳古镇,这里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活着的明清市井生活博物馆,古镇街道保存完整,官宅庙宇错落分布,砖雕木雕工艺精美,还有古法制铁技艺,很有吸引力。“我相信,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很喜欢这座千年古镇。”大阳镇到村工作大学生李鹏鹏介绍,古镇的结构十分精巧,以老街为中轴线,向南北延伸出72条街巷。穿过城门,便是一条狭长的街道,两侧是一座挨一座的砖木结构古店铺,密密匝匝自东向西一直延绵5里多长,老街两边的石阶、石墩、板铺式店门大多保持着明清时的样子,瓦檐勾连的古朴模样静静诉说着大阳曾经的兴盛与繁荣。 沉淀了千年的繁华,大阳古镇再次迎来新的生机。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不改变地域风貌的基础上,大阳古镇以古镇保护活化利用为主线,保留城墙、街巷、店铺、寺庙、民居等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和商业活力,既维护原有古镇肌理,展现大阳古镇的历史记忆,又设计农村生态景观布局,打造具有典型北方特色的康养民宿村落。走进“阳阿清居”民宿,游客既能欣赏明清大宅的精美雕花,又可在现代水榭书吧静享时光。“阳阿清居”民宿分管经理冯姗姗介绍,民宿由老宅改造,是晋城市康养产业“百村百院”工程的示范项目。青砖灰瓦掩映,院落古朴典雅,别出新意的景观小品与周边景致浑然一体,食宿、酒吧、娱乐、游玩应有尽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度假养生,享受慢节奏的乡村生活。文旅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大阳美食馔面、凉粉、石子干饼、米面煎饼等备受游客青睐。这座“活着的古镇”,以独特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创新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成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完)

探访山西晋城玉皇庙 感受千年彩塑之美

栩栩如生的二十八星宿彩塑前,海外华文媒体人屏息凝神,仿佛听见了古代雕塑艺术穿越千年的呼吸。在山西晋城泽州县府城村北的卧龙山岗上,一座始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古建筑静静矗立。6月25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采访团走进玉皇庙,被这里珍藏的284尊历代彩塑震撼。 晋城玉皇庙,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现遗存各代彩塑284尊、壁画120平方米,其雕塑技术精湛,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中,后院西庑内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更是海内孤品的珍贵文物。步入后院西庑的二十八宿殿,采访团成员的目光立刻被一组组栩栩如生的彩塑吸引。“亢金龙”威严中带着神秘,“虚日鼠”则显机敏灵动,每尊塑像都融合了人物与动物特征——慈祥的老者、端庄的妇女、稳重的文官、威猛的武士。“这些彩塑被视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对当今雕塑艺术研究仍具深远意义。”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讲解员张嵘介绍。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游戏中“亢金龙”“虚日鼠”等藏于玉皇庙里的二十八星宿彩塑被复刻得栩栩如生。玉皇庙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文化新地标。在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文创展厅内,一件件以二十八星宿文化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从精致的丝巾到厚重的书籍,从古朴的铁壶到细腻的泥皮画,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晋城,这次在玉皇庙看到了文创商店,我希望把这些有意思的文创产品向海外传播。”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说。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尹振兴介绍,高清晰扫描、720度全景摄影、三维数据采集等新技术,为彩塑壁画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玉皇庙的保护与活化是晋城市文化遗产工作的缩影。这座被誉为“古建博物馆”的城市,拥有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表示,在晋城看到以玉皇庙为代表的古代建筑、彩塑艺术、壁画遗存等,都是中国千年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希望通过镜头与笔触,让这些文化瑰宝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呈现在全球读者面前”。(摄影:陈林)

山西晋城:光机电产业“光彩蝶变” 资源型城市焕发“高精尖”活力

 一分钟200只精微光学镜头下线、一天10万手机部件出厂、一个月90亿颗LED灯珠产出……山西晋城,这座曾经的“煤城”在光机电车间里找到了新未来。6月25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活动正在举行。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编辑走进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探寻晋城从“煤铁之乡”到“光机电之城”的转型密码。晋城,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曾经“靠煤吃煤”,“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晋城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把发展光机电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这是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辑杜冰玉第二次到晋城。“我这次来,印象比较深刻是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近年来一直向着科技化、现代化发展,尤其是从这些引进的高科技企业,可以看出当地光机电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成立至今,已形成开发区主区、金匠工业园、北留周村工业园、巴公工业园和北石店工业园的“一区四园”格局。在山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SMT产线上的贴片机正以每秒数颗的速度精准放置元器件。该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通讯、家电、电脑、汽车、医疗等行业领域印刷电路板组件集成块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晋城布局光机电产业集群的企业之一,也是山西目前产能最大的充电桩制造商。山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钱俊介绍,企业从2023年开始布局新能源充电桩业务,现有5条充电桩组装线,已和多家大型国企签订合作协议。今年公司充电桩业务预计年产值达到1.3亿元,业务总产值达到3.6亿元。清洁机器人、医院物流机器人、农业植保无人机、机器狗、仿生机器猫……在山西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高科技产品让海外华文媒体深入了解了晋城的光机电产业发展。山西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山介绍,企业专注于智能无人导航系统、智能商用机器人、边缘计算模块、核心算法芯片、数字孪生、遥感测绘、特种机器人等技术应用,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一站式全场景、一体化智能化服务平台。目前,企业拥有各项核心专利近100项,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可实现年产光学模组50万件、机器人10万件。英特丽和智绘沧穹只是晋城发展光机电产业的缩影。晋城以富士康为起点,推动光机电产业从单一企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晋城通过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三条特色产业链”汇聚起130多个企业项目,“1+130”光机电产业集群蔚然成型。2024年,晋城光机电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增速在晋城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如今,晋城以“建设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为目标,从依赖煤炭到深耕科技,加速向全球光机电产业创新高地转型。这一产业转型实践,正是中国资源型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完)

“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启动

 6月25日,“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在山西省晋城市正式启动。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记者及编辑齐聚于此,将展开为期三天的晋城探访之旅。晋城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晋城还荣膺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称号,素有“凤凰之城”“太行明珠”之美誉。晋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晋楚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晋城不仅是历史厚重的文化高地,更是转型强劲的活力之城。”他强调,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本次活动对宣传展示晋城发展成就、宣介传播晋城美好形象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希望媒体朋友们用精彩的镜头、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浪潮下的晋城发展活力与律动,分享您眼中的“晋善•晋美•晋城”。“每一次行走晋城,我们都能真切触摸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强劲脉动。”中新社山西分社社长高小奇表示,将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优势,精心策划、创新表达,把晋城的独特魅力、无限机遇和开放胸襟,精准、生动、广泛地传递到五洲四海,“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晋城、读懂晋城、向往晋城”。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华文化远播的“信使”,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欧洲时报》的马林说:“我们将用手中的笔触描绘晋城新貌,将晋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绿水青山的画卷,真实、立体、全面地呈现给世界,让国际社会感知一个充满魅力的晋城。”启动仪式上,晋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新闻中心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喜俊与晋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李甫安共同为6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颁发了“晋城海外宣传推广使者”聘书。晋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石云峰为采访团代表授旗,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由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主办,晋城市委新闻中心(太行国际传播中心)承办。(完)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在观澜湖电影公社邂逅“银幕世界”

6月12日电 (记者 张茜翼)步入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仿佛一脚踏进了时空隧道:1942街的复古砖墙诉说着民国往事,南洋街的骑楼风情再现“下南洋”的繁华,老北京街的市井烟火勾勒出旧日生活图景。这里不仅是电影拍摄地,更是一个让游客“走进电影”的文旅综合体。  6月12日,参加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 Travel活动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博主走进电影公社,沉浸式感受“影视+旅游”融合的独特魅力。电影公社以冯小刚导演的经典电影为蓝本,1:1还原了多部影视作品中的标志性场景。1942街以电影《一九四二》中的重庆为原型,91栋建筑融合上海、南京等长江流域城市的民国风貌,尧庐、国泰戏院等25栋建筑更是按历史照片原貌重建。游客身着民国服饰漫步街头,随手一拍便是“电影级”画面。  南洋街则依托“下南洋”的历史背景,矗立着70余幢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药铺、武馆、钟楼等场景还原南洋市井的繁华,配合全天候的沉浸式演出,生动展现中国近代移民文化的缩影。芳华景区复刻电影《芳华》中文工团的排练厅、泳池、篮球场等场景,瞬间将人拉回20世纪70年代。  爱尔兰博主卢克(Luke O’Farrell)漫步在《芳华》景区,看着斑驳的标语和老式录音机,不禁感叹:“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电影。”电影公社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影视剧组的“天然摄影棚”。《芳华》《功勋》《红毯先生》等50余部影视作品,以及《奔跑吧兄弟》《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综艺节目曾在此取景。之后,《小娘惹》《南洋女儿情》等剧组也纷至沓来。截至目前,电影公社已吸引超过1200万客流,成为琼北旅游的热门打卡之地。  景区负责人介绍,电影公社已形成影视拍摄、文创衍生、主题餐饮等多元业态,并联动火山岩高尔夫球场、足球训练基地等周边资源,构建“影视+体育+旅游”的产业链。未来,景区计划推出虚拟拍摄、剧本杀等互动项目,进一步拉近游客与电影的距离。  阿联酋绿洲报记者吴军表示,在电影公社感受到电影与现实的奇妙共振。景区通过场景叙事,将海口的城市魅力与光影艺术结合,让文化传播更具感染力。  如今,电影公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探索。在这里,电影不再只是银幕上的光影,而是一场可触摸、可体验的现实之旅。(完)

何以中国·行走海南 | 海外华媒海口骑楼老街品味“南国食品”

6月12日电(陈雷)何以中国·行走海南——海外华媒解锁HainanTravel活动走进海口骑楼老街,1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华文媒体人士、外籍主播参观南国食品骑楼直营店,亲身感受海南特色食品文化与自贸港商业活力的交融。参观过程中,华文媒体人士、外籍主播品尝了店内的特色产品,对其独特的口感赞不绝口。嘉宾们对南国纯椰子粉、生椰拿铁、特浓椰子糖、能量椰棒等以椰子为主要原料的特色食品兴趣浓厚,详细了解产品的原料来源、制作工艺及市场销售情况。椰子制品仅是海南美食的代表,更是海南特色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南国商贸公司运营总监王昕博介绍,南国食品作为海南的老字号企业,一直致力于海南特色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南国食品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不断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  据悉,南国将依托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投身大健康产业,研发生产出包括南国1号活性多维营养素和活性多肽营养素在内的一系列功能性营养产品,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和传统养生智慧,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 点击查看电子版杂志 -spot_img